我國建築產業添生力軍!國立金門大學建築學系一年級學生近日參加「廈門市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取得優秀成績,囊括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及佳作獎等4個獎項,不僅是學生與學校的榮耀,也是學生媽媽們最好的母親節禮物。
從模型到成品 實踐夢想的步伐
金大建築系一年級4月下旬派出8組學生赴廈門市集美大學參與「廈門市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複賽(1:10模型+3分鐘影片),在59組參賽隊伍中,金大有6組作品脫穎而出,獲得評審委員的好評,並取得決賽(1:1建構)資格。
複賽回來之後,不管有無入選的隊伍,老師都讓學生嘗試把自己設計的作品建構起來,金大建築系老師林美吟表示,畢竟實踐1:1的夢想是個很難得機會,而且透過建構過程,可以讓同學從發想到實踐,到合作,再到跟使用者交流。
要完成這小小的夢想,也是考驗彼此的分工合作,林美吟說明,因為每個人上課時段不一致,他們必須面對不同時間、不同想法,去分工及溝通協調,以發揮團隊力量,「這是一個人建不起來的,你要一個人去蓋這個東西非常困難,所以你一定是1個組那5個人的力量肯定要發揮起來。」
金大建築一年級的學生們排除了種種困難,在5月11日,他們的實構成果展順利開幕。為期3天的展覽,吸引了不少人參觀,其中包括賢庵國小垵湖分校全校師生和家長約80人到現場與學生們互動,這讓策展學生們對於自己的作品能獲得大家的喜愛感到非常開心。
看著自己的作品一步一步地建構起來,並可以被使用、被欣賞,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林美吟特別強調,策展從頭到尾,老師都沒有參與,只是提供一些經驗,由學生自主完成。策展人張瑋淩表示,在大一能有策展的機會真的很不容易,因為有老師引導方向以及與有經驗的同學合作,所以學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事。當他看到參觀展覽的民眾因作品而帶來歡笑,覺得好幾天的辛苦都值得了。他認為,在策展過程中,不僅學到如何做事、做人,更稍稍體會建築人看到設計被使用的滋味!很感謝系上老師同學給自己這個機會,也很謝謝幫助承辦展覽的各行政單位。
策展人顏煜穎也表示,這次很榮幸擔任1:1實構空間的策展人,從1:10的小模型到1:1實體,中間需要克服造型、力學結構的問題,需要大量的團體合作,並不是一個人能夠單獨完成的,雖然在合作的過程中多少都有磨擦,但在爭執、淬煉過後的成品是令他們無法想像的滿足。在1:1實構完成後,他看到各組的作品被人真正地去使用,人群在空間穿梭,把紙上的模型真正轉化為實體,他覺得這是在建築系裡難能可貴的。而擔任這次的策展人,除了動線安排、海報設計、場地規劃、活動宣傳等等,讓他受益良多,也期許可以再次策劃展覽。
對於成果展,金大建築系主任許正平表示,同學們應該為自己感到很驕傲,畢竟他們才剛進入建築系第一年,還是建築界的小baby,就能有這樣的成果,他替同學們感到高興。「做為建築人的光榮,就在這個時刻!」
排除萬難 小組長談心路歷程
作品《談》的小組長、金大建築一學生林雨萱的作品被入選參加決賽,她表示,她和組員在做小模型的時候就遇到許多挫折,「一直搭不太起來」,後來在複賽前調整結構,成功搭起來並順利進決賽,「感到蠻開心的」,「這東西可以真的呈現出來感覺蠻酷的」。
林雨萱還說,因為他們組員平均身高較矮,作品有些較高的部分不容易搭建,加上小模型放大跟他們預想的不太一樣,所以在1:1建構時又再更改設計,為了克服困難,有些東西他們要自主學習,這也讓他們提早進入結構領域,「從一開始的發想,到想閱讀定義,到最後成型,大概6週。」
另一名小組長、金大建築一學生張譽瀚談到其作品《研續》,他坦言,其實在複賽時,評審就對他們的作品提出很多質疑,因為1:1使用的紙板較重,評審覺得他們做1:1時作品會慢慢塌掉,結果他們在做1:1時果真一直碰壁,改了很多設計,而且「倒過很多次」。
張譽瀚說,製作進行時,又剛好逢期中考週,大家的時間都很難調配,但大家還是利用零碎時間完成,「第一次組起來之後很開心,結果隔天就倒了」,「那時候離真的要評估的時間大概剩兩天,然後我們材料都用完了」。面對如此窘境,張譽瀚在最後一天決定更改卡榫,並到處收集板材,好不容易完成。
其他小組長也分享排除困難完成作品的喜悅,除了謝謝組員的配合,並感謝老師和學長姊的協助,讓他們成功展出,他們在過程中學習到很多經驗。
決賽凱旋歸來 最棒的母親節禮物
5月13日上午9時,位於廈門市湖里萬達的「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決賽正式開始,一整天的競賽,考驗的不只是設計,也包含整個團隊的體力和默契。100多人一同實做,現場氛圍顯得刺激又熱血。
母親節(5月14日)當天,也是公布得獎名單的日子,金大建築一囊括首獎等4個獎項,包括《填格空間》獲特等獎、《研續》獲一等獎、《談》獲二等獎及《方閣》獲佳作獎等,可謂最棒的母親節禮物。林美吟特別感謝這次設計作品的指導老師,除了她自己之外,還有許正平主任、李俊凱老師、李秀秀老師及袁興言老師,因為有他們的指導,才有今天如此碩果。
【作品欣賞,主題:閱讀空間】
作品名稱:舞(組長:王克瑄,指導老師:李俊凱)
設計理念:閱讀的動作就像是在舞台上表演著。在這閱讀空間,你可以坐著、蹲著、站著閱讀,而這樣的動作就像在舞台上表演的人一樣,且每個人閱讀不同的書如舞台上的演員拿著不同的腳本而表演出喜怒哀樂不同的情緒。藉著三角柱的前尖後平的性質來突顯舞台的背景,且構造的傾斜及弧的延伸讓舞台具備包覆感。
作品名稱:填格空間(組長:張正輝,指導老師:袁興言)
設計理念:把閱讀的方式分為個人閱讀和與他人討論兩種,根據不同的閱讀方式設置了兩個私人空間和一個對外開放的公共空間。
而方體結構穩固,大面積的堆疊會給人沉穩寧靜的感覺適合閱讀,並通過牆面的鏤空、突起增加空間的趣味性,讓使用者感到輕鬆愉悅。
作品名稱:研續(組長:張譽瀚,指導老師:李秀秀)
設計理念:將閱讀行為解釋為一種學習的累積與消化的延續,擷取近似彈簧的造型在立面以兩個向度做曲面的延伸,平面的設計上將使用者的面向各自錯開,並且以底部相連的方式支撐拱起的頂板,再考慮使用者閱讀的行為動作,在地板做出相對應的弧度、高度、長度等,以便使用者坐臥休憩。
作品名稱:方閣(組長:蔡妮蓁,指導老師:李秀秀)
設計理念:在規矩的空間創造休閒。
對比校內及校外圖書館,校內圖書館氣氛較嚴謹,校外圖書館雖較輕鬆但坐姿仍嚴肅,故想在校內創造規矩的空間下,氣氛休閒、坐姿隨意的閱讀空間。
作品名稱:談(組長:林雨萱,指導老師:李俊凱)
設計理念:人與人相處就是一種閱讀的方式,透過說話瞭解對方的想法,並認識一個人。現今的科技發達,對於多數人來說隔著螢幕交談有一種安全感,所以我想設計一個擁有安全感的空間,讓人願意在這個空間放心的交流、對談。而角形給人沉穩安定的感覺,並且在結構上也很穩固,所以我以三角形為出發點來設計單元體。我們參考拱形結構,利用拱心石的原理,搭建出類似帳篷的空間。
作品名稱:樹‧書(組長:鄭祥瑞,指導老師:許正平)
設計理念:閱讀,總能給人輕鬆愉快的感受。若是在微風徐徐吹來與和煦陽光的襯托下,更增添恬淡自得的愜意感。於大樹下,赤足並伸直了腿,悠閒地看書,實是一大享受。
作品中,利用六角形與長方形構件組成奈米碳管結構,試圖讓閱讀空間擁有透光性質與靜謐閒適兩項特質,讓使用者享受在樹下閱讀的悠閒時光。
作品名稱:密度(組長:林佳佳,指導老師:林美吟)
設計理念:本作品的發想聯繫到圓給人們帶來的包容感,將圓切分為兩半,將它們進行拼湊形成S形的閱讀空間。
作品用牆面的高低和空隙的大小變化來產生對比從而區分出較為開放和較為隱蔽的兩個空間,在半圓形的空間裡將人們的距離適當的拉近,使人們的視線有角度的交匯,便於交流。從而使這個半圓形的弧度成為人們增加親密度的弧度。
作品名稱:Shalom(組長:翁于絜,指導老師:林美吟)
設計理念:孩童喜歡用互動的方式,去感受並閱讀環境中的一切,非單方面吸收書面資訊。
作品名稱:農暇(組長:張瑋凌,指導老師:許正平)
設計理念:當初設計的理念是為了讓農人在農作之時可以有一個休憩閱讀,或坐或躺的空間。因為在農地一起工作的人都熟識,所以考量內部空間時不止要考量獨立空間,也要考量一起使用,互動的空間。因此以轉角作為人和人之間稍作隔開的功能,並保留大塊空地能有互動的行為。整個牆體皆有大塊空格,讓空間與環境可以互動。空格也可以置物,當有較多的物品時,可以有私人小置物櫃。